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为什么说鸿门宴是三个明白人和一个糊涂人的宴会?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8关键词:鸿门宴

为什么说鸿门宴是三个明白人和一个糊涂人的宴会?

点赞1、铜仁市 网友:牵手夕阳

鸿门宴是三个明白人和一个糊涂人的宴会,这一种说法很形象。历史上鸿门宴比较重要的出场人物有项羽、刘邦、张良、范增、樊哙、项伯和项庄。其中“主人公”有四位。分别是项羽、刘邦和张良、范增、项伯。在这几人中,显然项羽,刘邦和张良、范增都是明白人。而项伯就是那个蠢萌的糊涂人。从某种程度来讲,项伯一手成就了刘邦,同时一手毁灭了项羽。坑爹的人很常见。但坑侄儿的也就项伯一人了。

为何说项羽、刘邦、范增三人是聪明人。而项伯是糊涂人呢?这就要仔细分析一下了。先说项羽。项羽策划鸿门宴干掉刘邦,本来就是想要顺势杀掉刘邦,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刘邦这个麻烦。毕竟项羽志在称霸天下,而刘邦显然也是和他志趣相同的人。早出掉早心安。本来这一切都会按照计划正常进行。但项羽的叔叔项伯因为想要救自己的朋友张良,结果被刘邦和张良给忽悠了。回来之后项伯就帮助刘邦说好话,这一下子就把项羽的杀意给打消了不少。

第二天刘邦一大早就来到项羽军营,见到项羽之后就是一顿哭泣。一边给自己申冤鸣不平。另一方面又说自己被小人陷害,自己本来就没有想要和项羽争的意思。项羽本身挺生气的。但看到刘邦这么一副窝囊样子,瞬间把怒火就变成了不屑。要知道项羽这个人是十分看不起软弱无能之人的。刘邦这个草根出身的家伙本身就不受项羽待见。项羽也一直看不起刘邦。这次刘邦为了自保又是服软又是求饶的。这就让项羽更加轻视刘邦。因此也打消了在鸿门宴上干掉刘邦的意思。所以鸿门宴实际上就是项羽的一场游戏。

刘邦方面呢?本来刘邦也想占着关中称王称霸。但被张良点醒后,刘邦也开始后怕。再加上曹无伤的出卖,刘邦心里实际上已经慌的不成样子了。刘邦很想和项羽一决生死。但刘邦知道当时的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所以在和张良商议之后,他认为暂时服软认怂才是求生之路。所以刘邦一方面利用项伯说好话,另一方面他看透了项羽那副高傲的态度。所以他决定赌一把,赌项羽会看不起自己,会轻视自己。很明显刘邦赌对了。他也明白自己打消了项羽的杀意。后来刘邦在宴会上之所以不告而别,更多是在躲避范增的杀招。

范增是项羽帐下第一谋士,也是对刘邦非常了解的人。他知道刘邦这个人早晚势必会是项羽的威胁。因此范增一直劝项羽干掉刘邦。鸿门宴刺杀刘邦,范增是举双手赞成。但后来范增发现项伯给刘邦说好话,而刘邦又屈身服软向项羽求情,这就更加剧了范增对于刘备的杀意。但项羽决定不杀刘邦了。范增也只能能干着急。最终自己安排了项庄想要以舞剑刺杀刘邦。结果还被项伯这个自己人给破坏。可见范增得气成什么样。

最后说说项伯这个糊涂蛋儿。在项羽决定杀刘邦后,项伯私下里去见张良已经很不对了。更让人无语的是,项伯之后竟然被刘邦和张良的花言巧语给忽悠住了。甚至胳膊肘子朝外拐,帮助刘邦说服项羽。能糊涂到他这个样子,可见智商也确实感人。之后鸿门宴上项羽和刘邦的紧张气氛不过是双方演戏的结果。但项伯却紧张个够呛。最后范增刺杀刘邦本来是翻盘的局面。但又让项伯这个糊涂蛋给破坏了。最终项伯一手帮助了刘邦逃亡,导致刘邦这个项羽的心腹大患逃脱升天。说白了,大家从头到尾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有项伯一人不明所以。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点赞2、佳木斯市 网友:佐希¢寂

胜者王候败者寇,历史向来由胜利者所写。从古至今,华夏民族分分合合一惯如此,唯有项羽顶天立地,是一位带有英雄色彩的败者,甚少垢病。

熟话说,人无完人。项羽生性残暴,做事鲁莽,只有在鸿门宴上这一次他是个明白人。

鸿门宴上,三个明白人,一个糊涂人,这个糊涂人一般都认为是项羽。但是,根据我个人对历史的理解,项羽不是糊涂人,糊涂的恰恰是那位范增老头。

三个明白人的第一位就应该是项羽,其次是刘邦,张良。

范增老头看出刘邦是项羽的一大天敌,久后必成大患,于是千方百计怂恿项羽杀掉刘邦,这才演出一场鸿门宴闹剧。

杀刘邦容易,找一点点错就行了,可杀掉刘邦的后果是什么,项羽应该比谁都清楚。

秦朝覆灭以后,各地方势力集团都希望恢复秦朝之前,七国分封的局面。就连那位足智多谋的张良先生,他是韩国人,他也是心向韩国的,一心想恢复韩国。

项羽在造反的时候,他提出的口号就是恢复旧制。消灭秦朝以后,他自己不做皇尚,而是甘心回到楚国做他的西楚霸王。

各地正是响应这一号召才群集在项羽身边,一起夺取秦朝江山。就那位领先占领咸阳的刘邦,不也是项羽麾下的一支军队吗。如果鸿门宴上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就违背了自己当初提出的纲领,冷了众人的心,局面不可收拾,就会再度引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混战,这决不是项羽所要的。谢谢。

点赞3、驻马店市 网友:少女症

鸿门宴其实不仅仅是三个明白人和一个糊涂人,是在场全部的聪明人在陪项羽“演戏”!

项羽队:项羽,“亚父”范增,项伯,项庄

刘邦队:刘邦,张良,樊哙

但是搜史君认为还有一个“聪明人”就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为了自己利益不择手段的人。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都很高,这里为什么说项羽糊涂呢?搜史君分析出来了这几点原因:

一,举亲不举贤

读《史记》,总感觉项伯就是一个“间谍” ,刘邦父亲在项羽手上,最后项羽气得不行要杀了刘邦父亲,是项伯拦着。鸿门宴上,也是项伯把项羽和范增要杀刘邦的计划告诉了在刘邦手下干活的张良

按照军令,泄露秘密可是要被处决的,但是项伯是项羽的叔父,才不在乎这些呢!因为他和张良是好朋友,照顾朋友没错,但是也要分得清敌我吧,这还不完,张良又告诉了刘邦,于是刘邦为了保命,见了项伯就叫“哥”,不住的拍项伯的“马屁”,项伯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最后还和刘邦结成了儿女亲家

他是项羽的叔父,但是行为处事压根就没为项羽考虑过,和刘邦结成亲家,脚踏两只船,也只是在想两头都获利,但是却不想想,刘邦为了事业,自己的父亲在项羽手上都不去救,何况一个亲家,亲家?有父亲重要吗?同样是在鸿门宴上,项庄舞剑,准备不小心“失误”杀了刘邦,结果项伯居然在保护他的“儿女亲家”刘邦

大哥,您到底是那边的啊?而项羽才是全心全意对待项伯的人,却还是不满足。刘邦得天下后,项伯被封为射阳侯,赐姓“刘”,但是项伯的儿子刘睢有罪,最后封国被回收归于汉朝廷。

宋代徐钧有诗曰“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项羽是被他的叔父拖垮的,这就像我们身边见到的一个家族企业一样,好的人才都被排挤出去了,任人唯亲,举亲不举贤,那么最后那个企业还是要倒闭的,企业养的是精英,不是蛀虫。

二,头脑太过简单,太容易冲动了!

项羽和刘邦约定,谁先到达关中谁就称王,但是项羽恋战,巨鹿之战虽然歼灭了秦军的主力,但是也耽误了好些时间,所以刘邦先到关中,并且驻守了函谷关。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向项羽说起了刘邦的坏话:“刘邦想在关中自立为王,并且让子婴做丞相,到时候天下财宝就都是刘邦的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这下子项羽就坐不住了,立刻就准备去杀了刘邦,“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都说冲动是魔鬼,不要让我们成了情绪的奴隶,项羽太容易冲动,沉不住气。相似的场景:项羽捉住了刘邦的父亲

要求刘邦投降,否则就把刘邦的父亲煮了,但是刘邦怎么说的呢,他说:我爹就是你爹,如果非要煮了我爹,那么你到时候给我分一点肉就行!“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刘邦这样说把项羽气坏了,真的想杀了刘邦的父亲,但是被项伯拦了下来,看到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刘邦怎么这样不要脸啊!那是他父亲,他也不去求情,反而厚脸要求项羽分他一杯羹,但是我们在反过来想想,以刘邦的角度看,是,那是我父亲,但是我也不能白白投降,功亏一篑啊,怎么办?刘邦知道项羽是脾气暴躁的人,只能是气项羽,刘邦自己的沉得住气,表现的毫不在意,所以项羽反而被刘邦气的不行。

三,太过自负,鄙视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鸿门宴是项羽的地盘,范增也暗示了项羽好几次杀了刘邦,但是项羽都没有实施,就是因为项羽骨子里还是轻视刘邦的,认为刘邦不成气候,也不值得自己动手,更不会取得天下,如果项羽正确认识刘邦实力,那么他会立刻采取措施,除后患。

范增是项羽重要的谋士,但是项羽还是不太相信范增的,以至于轻轻松松就被陈平用了反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最后范增负气归家,中途病死,没有范增的项羽就失去了主心骨,最后兵败垓下,在乌江自刎

一代英雄就此谢幕。刘邦也曾说过范增对项羽的重要“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有点点偏题了,但是搜史君想表达的是,项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和项伯有关,重亲情没有错,但是只是因为是亲戚就身居高位而忽视了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这才是悲哀。现在社会岗位以考试的形式择优录取岗位,物尽其用才是对真正有能力的人最好的答复。

我是@搜史君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了,喜欢的话就点赞加关注吧,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点赞4、三门峡市 网友:别皱眉

鸿门宴上三个明白人就是范增、刘邦、张良,一个糊涂人就是项羽。

范增

范增是第一个明白人,他是鸿门宴的设计者,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杀刘邦,所以他是最明白的人。但他却只是计谋的设计者,而不是决策者。项羽是决策者,但对他的暗示装糊涂,使他没办法执行,虽然他又找了些补救措施,如项庄舞剑等,但都被刘邦及张良一一化解,所以他虽然明白可遇住装睡的项羽,也没办法。

刘邦

刘邦第二个明白人,知道这场鸿门宴是要他命的,但是他又不得不去赴宴。所以他去赴宴有两个目的,一是化解与项羽的误会,二是保命。第一个目的经过向项羽解释为什么要屯兵函谷关,化解了项羽的误会,并套出了是曹无伤告的密。第二个目的,趁项羽高兴喝酒看项伯与项庄舞剑之际,找借口溜走逃命。

张良

张良是第三个明白人,他很清楚鸿门宴的目的就是杀刘邦,但他又知道项羽瞧不起刘邦,而且有夫人之仁,不会轻易下决心杀刘邦,所以他劝刘邦赴宴去向项羽说明误会,以求得项羽原凉,再见机逃走。在宴会上积极帮助刘邦化解危机,暗示项伯和项庄对舞,暗示刘邦溜号逃走,指示樊哙进帐堵住项羽,不让项羽追。

项羽

项羽是唯一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为啥说揣看明白装糊凃,因为他对范增设计鸿门宴的目的很清楚,就是杀刘邦。他也对范增的暗示很清楚,就是让他下命令。包括项庄舞剑、刘邦溜号逃走、樊哙出现在宴会帐篷,他心里都清楚这些人是干什么的,但他就是装糊涂,装作什么都不清楚。

为什么呢?因为他打心眼里看不起刘邦这个地痞流氓,认为范增高估了刘邦,刘邦根本对他构不成危胁,所以他压根就没打算杀刘邦,因此才会一而在的犯糊凃。若是他真打算杀刘邦,就不会听他解释,也不会看项庄、项伯对舞,更不会看着刘邦溜走,最后也不会与樊哙腥腥相惜,赠给樊哙肉吃。你从项羽杀宋义、破釜沉舟、杀义帝的行为中可以看出项羽不是优柔寡断之人,他要是想杀刘邦,刘邦跑不掉。

所以说鸿门宴是三个明白人和一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

点赞5、连云港市 网友:潮湿的心

鸿门宴有四个主角,项羽,范增,刘邦,张良,项羽力能扛鼎,乃是英雄之中的英雄,而英雄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行事光明磊落,不喜欢玩阴谋诡计,这样的项羽,真刀真枪,刘邦当然不是对手,可是刘邦就是一个流氓,而流氓是没有底线的,为了活命,可以对项羽低三下四,而项羽觉得,用小计杀了刘邦,也是脏了自己的手,更是有负自己英雄的名声!项羽为自身的名声所累,表面上明白,其实是糊涂人!而范增是一个明白人,知道日后和项羽争天下的定是刘邦,为了末雨绸缪,知道项羽是君子,定不会扣留刘邦,只能自己做恶人了,示意项庄舞剑,而项佰才是一个真正的糊涂人,此人以张良的私情而误国事,事先通风报信,事发又害怕范增成功杀了刘邦,成就了项羽成功(这家伙以项羽的小叔自居,项梁死了以后,项羽取而代之,心生妒忌心,就是不愿意项羽成功,就是一个大奸大恶之人),故意掩护刘邦,终于让刘邦成功逃脱。而张良是韩国的贵族,总是以推翻暴秦为自任,投奔刘邦就是为了反秦,而刘邦善待人才,对张良有知遇之恩,张良也是使劲全身解数,鼎力相助,不过张良还是识人,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事后功成身退,才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项羽身边,就是一个范增,还是没有好好使用,还是项羽这个人太自负,总是以为打仗就是硬碰硬,就是英雄所为,最后终于被刘邦韩信所剩,逼死乌江!而韩信原来有三分天下的机会,可是韩国有贼胆没有贼心,最后又以功臣自居,威风八面,不知道收敛,才有了后日之灾!

点赞6、徐州市 网友:失眠日

鸿门宴里的出场人物很多,其中项羽、范增、刘邦和张良是主要人物。这四个人当中,项羽、刘邦和张良都是明白人,范增是个老糊涂。我相信我给出的答案,与大多数人给出的都不一样,然而这并非本人哗众取宠,我有我的道理。

项羽要做什么?

搞不懂项羽究竟要做什么,就看不透鸿门宴的底色。项羽毫无疑问是一位大英雄,他为诛灭暴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正是因为这样,灭秦以后,天下秩序重构的责任,就落到了他的肩膀上。

天下苦秦久已,暴秦二世而亡,它的老路子是不能走了。回到战国末年的纷争时代?恐怕是个人都会厌恶那个乱局。然而诸侯为了响应灭秦,已经纷纷复国,项羽还不得不照顾他们的利益。

综合各方面的考虑,项羽决定,推举楚怀王为义帝,以义帝的名义分封天下。

分封天下像是分蛋糕,由谁来分,怎么分很重要。谁来分,有两个人选,一个是项羽,一个是义帝;怎么分,义帝主张先入关中者王之,主要强调的是军功;项羽主张以军功为主,顺便照顾诸侯血统,这里面有一个最大公约数,那就是军功。

义帝空有抱负,奈何只是一名傀儡,所以这个分封的人选,一定会是项羽,而项羽的分法就是军功为主,血统为辅。看清了这个问题,鸿门宴就好说了。

为什么会有鸿门宴?

鸿门宴的主题是刘邦登门道歉,然而刘邦并没有什么错,按照义帝的旨意,入关中,灭暴秦,这有什么错呢?用更确切的说法,鸿门宴的主题是刘邦登门拜码头。

刘邦是怎么惹恼项羽的?

项羽在灭掉关东秦军主力以后,就带领诸侯联军和秦军降卒向关中进发。因为害怕入关以后秦军作乱,项羽还坑杀了二十万秦军降卒。

当项羽等人浩浩荡荡的到达函谷关的时候,发现有兵在此把守关口。守关的不是秦军,而是同为义军的刘邦一部。项羽要入关,守关的不肯放他进去,最终项羽是以武力击破函谷关,进的关中。进关以后,项羽驻军鸿门,刘邦驻军霸上,两人并未碰面。

项羽没有直接带兵进咸阳,而是驻军鸿门,他此时的心理状态,大概还是想给刘邦一个台阶下,希望刘邦能主动来见他,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不让我项羽入关,以及你刘邦究竟是站哪边的?然而项羽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先入关中者王之,是楚怀王与诸侯们的约定,刘邦要当这个关中王,说明他是支持怀王的。这触及了项羽想要主导天下秩序的根本利益。所以,尽管同为义军,但项羽依旧不惜大动干戈,非要消灭刘邦不可。

刘邦到底能不能杀?

关于这个问题,得分为两个阶段,鸿门宴前可以杀,鸿门宴后杀不得。

整个鸿门宴,除了主要人物和出场人物,还有一些场外观众,那就是跟随项羽入关的诸侯将领们。按照项羽军功为主的分封原则,这些将领们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他们会坚定不移地支持项羽。

鸿门宴前,刘邦站在怀王一边,这些将领们自然不会同情刘邦。他们只会跟随项羽,帮他除掉刘邦这个绊脚石。

鸿门宴以后,刘邦投靠了项羽,就成了诸侯将领们当中的一员。刘邦率先入关,诛灭暴秦,其功劳不在项羽之下,而远在这些诸侯将领之上。这个时候,刘邦就杀不得了。杀了刘邦,就会引起诸侯将领们的恐慌和背叛。

在这里,樊哙在鸿门宴上的一番话,就很能引起诸侯将领们的共情心和同理心。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这句话一出,项羽基本上就被架起来了。你到底说话算不算数?按军功刘邦是要被封赏的,你不封赏还要杀他,别人会怎么看?这样,所有的目光都会投向项羽,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项羽到底有多在乎诸侯将领们的想法?

我们前面说了,项羽的根本利益,在于他要主导天下秩序。那么他就不得不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就不得不照顾诸侯将领的想法和感受。鸿门宴以后,司马迁将视角切到了项羽一方,也佐证了这一点。

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

项羽和范增,尽管怀疑刘邦有吞并天下的雄心,奈何已经讲和,不能负约,就是害怕诸侯恐慌叛乱。最终二人商定,把刘邦分封到巴蜀之地,那里比较偏远,自古以来都是秦人发配犯人的地方。希望以此来遏制刘邦。这时候的刘邦,已经杀不得了。

综上所述,鸿门宴中的三个明白人很明晰了吧?

1、项羽,一直秉持着自己的根本利益不动摇,只要刘邦来投奔,哪怕就是名义上的,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刘邦,在对比了双方的实力以后,果断放弃楚怀王,到项羽那里去拜码头,没有丝毫的犹疑;

3、张良,可以说是整个鸿门宴的总导演,樊哙的出场拿捏到位,那番直戳人心的话,大概率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4、范增,一个糊涂虫,一心只想害死刘邦,完全不顾及大局以及场外观众---诸侯将领们的感受。到最后还毫无风度地击碎了刘邦赠送的礼物,丢人丢到家了。

喜欢的话,别忘记点赞,转发,关注我哟,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点赞7、昭通市 网友:梦钕煌

鸿门宴不仅仅是三个明白人和一个糊涂人的宴会,而是所有人都明白,唯独项羽一人蒙在鼓里的宴会。比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武士项庄;还有“挺身而出”的项伯;包括全部隐藏的武士,大家都清楚此行的目的就是干掉刘邦,只有项羽一个人在“看戏”。

但是整场戏最终的结果还是在糊涂人的决策下,刘邦化险为夷,偷偷溜走。刘邦之所以能溜走,“绿叶”的配合取决定作用。张良的事前谋划,拉拢了糊涂人的糊涂叔叔项伯;樊哙的突然闯帐,打断了思考中的项羽;刘邦中途退场,遇到当时在项羽身边的陈平,在陈平的帮助下,刘邦最终彻底离开项羽大营。

点赞8、秦皇岛市 网友:沧海行云

鸿门宴上刘邦知道范增项庄有杀机很危险,他逃跑了,这是第一个明白人。范增知道这是杀死刘邦一个很好的机会,便命令项庄舞剑,瞅个机会杀死刘邦,他是第二个明白人。张良知道鸿门宴上范增算计着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便请项伯处处护着刘邦,又让樊哙闯席去救刘邦,他是第三个明白人。

而唯一糊涂的人是项羽,他总想着自已势力大,什么时候刘邦都不会造反,杀不杀无所谓,或者什么时候都能杀,何必在这鸿门宴上哩!

然而,有可悲,而又可喜。对于他来说是可悲的是今天放走了刘邦,他终于造反了,而且把自已逼死在了乌江。而又可喜是刘邦,项羽放了他,先保命后造反,最后逼死项羽夺了天下。

这场故事就在于三个明白人都主不了事,一个糊涂人是主事人。

悲夫!范增,皇帝不急太监急,又有什么办法?

点赞9、保山市 网友:光辉时刻

糊涂蛋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就他一个人觉得这就是一场普通的宴会。因而,大大咧咧地坐在最尊贵的位子喝酒看风景,还夸赞敌方阵营里的樊将军,对其闯帐行为不闻不问。项羽阵营里的范增大军师以为这是杀死刘邦一定天下的好机会,召项庄舞剑欲杀沛公,未成功。刘邦怕死,但是是个明白人,趁如厕机会骑马抄小路逃走,还留下自己身边的大将步行断后,端的阴险。第三个明白人是张良,刘邦身边的谋士,刘邦宴会之行就他安排的,为的是麻痹项羽,向项羽叔叔项伯说情,最后也是项伯在宴席上保护了刘邦。

刘邦张良樊哙等人与范增项庄斗智斗勇,项羽这个主角却在一旁看戏,可见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和特朗普一样是无法领导一个国家的。项羽就这样眼睁睁地呆呆地傻傻地一步步拱手让出了天下,正如毛泽东所说“不可沽名学霸王”!

点赞10、乐山市 网友:猎メ心

是的,先到咸阳为皇上,后到咸阳保守在朝綱,。这是京剧里的一句唱词。是怀王为证,有约定的。而刘邦领兵马先到咸阳,项羽后到,项羽不直接违约,就听范增的,设下鸿门宴席,在宴会上,范增出计策叫项庄舞劍,舞到刘邦处,斩之。而刘邦也有个出计谋的,名唤张良,号张子房,叫樊會也上宴厅舞劍,项庄舞到哪儿,叫樊噲跟到哪儿,一定保护刘邦,有个成语:“项庄舞劍,意在沛公”,就是指的鸿门宴上。

由于樊哙的保护是一个原因,再就是刘邦说不掌天下,让于项羽,项羽看到刘邦长得不如自已高大,没有执掌江山本事,心里犹豫很多,这样鸿门宴未杀了刘邦,人们常说:“霸王不听范增语,乌江岸上自刎头”,就是指的这事。

心中清晰的是刘邦,张良,范增,那不清晰局势的就是项羽本人。

项羽当了皇帝,封刘邦汉中王,管理西蜀地区,通那里的路是栈道,树干搭成的,刘邦边走边烧毁栈道,这样谁也去不了四川蜀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刘邦在那里招贤纳士,招募良才,后来韓信用兵神出鬼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项羽。

就是叫兵穿上百姓衣衫,手持铁锹,大镐,修栈道。霸王派探兵打听。问:“你们干什么?”修路人回答:“修了路,通了,攻打霸王”。问:“多长时间完工?”回答:“三个月时间”。

探兵回去报与项羽,并说三个月完工。霸王说:“不要理他们,那样大的工程,三年都完不成。”

其实韩信领着兵已从陈仓小路行軍,很快进入内地,韩信很会用兵:高个的干什么,矮个的干什么,用刀枪在哪里,用箭的在哪里,佈置得当。

垓下一战,霸王死于乌江岸边。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