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全国美展被画家逆淘汰的现象?
应该说有逆淘汰的现象。据我所知,现在不愿意参加全国美展的画家有三类:第一是功成名就的画家,第二是高校有艺术专业素养,独立思想,自觉得比大多数评委画的好的画家,他们不齿于被那些圈子内的评委评判作品,第三是社会上那些能画靠商品画谋生画行画的4—5流画家。再加上现在中国美协的几十年泡沫,名声有争论,多数画家的心气已经不足,所以参展人群作品艺术水准每况愈下。笔者认为这也是艺术生态出来问题。假如参展着知道自己没有能力走后门,总是少数人获利,并且腐败问题不胫而走,自然会越来也门厅冷落。中国美协道义的树立是老一辈艺术家支撑着。但随着老一辈艺术家不断离世,那些为艺术奋斗终身,切没有敛过一分钱的老艺术家已经无法支撑美协的台柱子。此外,评判艺术作品没有一套完备科学缜密的评判标准。所以,艺术作为象牙塔顶尖上的明珠乱撒乱抛,最后就没了象牙塔。
美协这样的旧式评审,漏洞太多,先交照片,初审,初审的评委是谁们?能不能公正的完成国级展览的第一步,都是未知数,还有哪有国这一级的文化活动是到得最后只有评审结果,而不公布评委名单的,做派。感觉上就是不想对所评的结果负责任,国级无小事。一定要改变原来的单一个人申报式,到先调研画家个人作品实际水平,再议定其参展创作资格的,社会化政审预判,这样的预判,在现在的网络,画家的作品,画家的视频,都有意和无意存在于大数据中,真实不虚。必须加入摸底,捡漏,筛网式预确定注入评审选拨机制。做到阳光下评审,因为展览是必须阳光下的,不属国家机密。这个方法在刘大为任美协书记之前,一直沿用,.那时甚至没有现在的网络平台和科技,但是很管用,还是出现了一批真材实料的书画家,并名符其实的留进了美术史。但是回过头来,看看现在呢。基本上是只出人而不出作品,谁也不服谁,谁做了评委谁就说了算,展出的都是和评委风格一致的作品,经典历史风格靠边站,中国画写意笔墨画,书写性画种,被评审集体去除,真正地国粹写意画被偷换慨念而基本去除。这一切的一切,其间肯定有原因的,不深入了解,不解决这样的原因,不把工作做透,做细,剩下的一切,都将是,“不知道““为什么““管他去吧“!
我没入过全国美展,但是现在全国美展的入展能给人带来名声和切实的利益,所以竞争很大但是据观察近几年的美展还是偏向工笔和兼工带写,写意的入展相对少。从这方面其实全国美展更像全国工艺美术展,或者叫全国工笔画展。但是美术本身就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我个人还在努力,希望美展能做到公平公正,评价体系合理,让更多想展示自己的人有个展示的机会。
当前在书画艺术界,有那么一些所谓的画家、书法家,没有真正的理论功底和艺术功底,通过捷径,所谓创新,再加上媒体的操作,走红书画界,他们的作品,完全违背了艺术真谛。在真正的画家眼里,是不被接受的,书法和中国画是我中华文化的瑰宝,必须捍卫,淘汰歪门邪道。
各地承担各画种的展览,必将向本省画家倾斜名额和获奖名额。至于被淘汰也是这种潜规则,今年你承担你就名额多,明年他承担他就名额多。
这个问题自然会让你联想到十几年前吴冠中大师提出的关于取消美协和书协的话题。的确,画家对于全国美展和美协书协的诟病由来已久,如何评判和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们评论或呼吁一下就能解决的,这或许涉及到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大问题。最好的解释就是:存在就它存在的理由,继续有它继续的道理。
感谢邀请,我是默默,我来回答。
作为一个多年的美术从业者,就从我这些年的感受谈谈吧。要是有不是很合适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谅解。
说到这个问题,就要了解为何画家淘汰美展,主要还是题材的问题,是12届美展中入选作品的题材太显明,忽略了中国画的最高追求——书卷气,和本身该有的意境美。
虽然,这些入选的作品,构图,笔墨皆精良,但是已经失去了传统中国画的要求,这导致了一大部分画家为了单纯追求题材而忽略画作本身应有的精神追求。
正如陈履生先生所说:“艺术家读书很简单。怎么会成为问题?在动荡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家的文化责任感和时代责任感缺失了。我们只是将画家视为职业,工作,仅创造经济价值的劳工。这种价值判断标准无疑偏离了艺术本身。“因此,许多本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最终变成了问题。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书画个家庭不再参加全国展览上海美术馆,著名画家方增贤发现了一些在评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人物画。他说:“我已经看到很少有使用传统元素的绘画,例如画笔,宣纸,水墨和徒手绘画,而我的奇特绘画也很少。大多数人物绘画都有准确的轮廓和细线;但是没有使用宣纸,他们使用经过处理的纸张进行摩擦,不断更换,显然它们是缓慢绘制的,线条,点,涂抹,摩擦和染色等传统国画技术都消失了,参考照片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您必须绘制它们而不是对其进行描述。”五年过去了,方先生的话似乎并没有传遍整个国家。这次艺术展览会带来什么影响?写实细致的绘画仍然统治着整个世界,甚至更糟。
除了精美的笔法外,为中国绘画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选择的限量写意画也不容乐观。素描风格的笔法取代了笔墨的线性和魅力,以及中国毛笔和笔墨的色彩,使描写的庸俗和庸俗化为徒劳。对作品进行细致而真实的描述是成为画家(尤其是人物画家)的基本技能,许多艺术高考候选人都具有这种技能。但是,如果我们仅以扎实的基础作为入选全国美展的重要标准,这是否会让我们怀疑那些专家和法官很少或从未阅读过?为什么很难看见或看不见徒手绘画大师参加代表该国最高水平的绘画展?可能是评委们的头脑无法意识到中国画的书气吗?还是人性的贪婪在浮躁的社会中膨胀,使法官或画家的心蒙蔽。
在建国后,最先被捧起的就是齐白石这样的“人民艺术家”,别无他,只是因为创作的作品接地气,符合人民的生活,不向日伪出售画作,就在建国后接受毛爷爷周爷爷的邀请,创作了几幅关于新中国“和平”主题的作品,为人民服务的画作固然值得提倡,但是这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题材的限制,不能把一句话揣摩到透明的阶段,他应该是符合传统中国人审美观的画作,是能给人民带来启发的画作,而不是单纯为了展现人民而画人民的画作。
陈丹青曾说过一句话,美协废了大工夫搞出全国性的大画展,结果好多优秀的画家没有参加!让素描式的皴擦技法代替了传统的绘画技法,这不能算是美术的发展!
也如陈履生先生说:现在社会不再考虑画家的文化水平,创作水平多高,而是去看官位多高,画价多高来评价一个画家,艺术家在这种氛围中,想要生存的好,就不会去读书创作,而是去攀附权贵,搞社会关系!
二位先生说的确实对,所以在当下美协的方向中,画家淘汰美协美展,实属无奈之选,这已经大方向背离了传统追求,也曲解了新时代追求!
拜金主义的泛滥,丑书丑画的"兴起",浮躁心态的流行,名利思想遍地跑…,这些现象,无一不冲击着国展,使得美展丶书展都失去了弘扬正能量,启迪人教育人的功能,一些有良知、重视优秀文化传统的画家书家就自然而然地扺制和"淘汰"这种面目的美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