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引起的?
精神分裂症是怎么引起的?
精神分裂症是所有心理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说到精神分裂症,普通人大脑里闪现的随意打人砸东西,无故大喊大叫的疯子。实际这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误解,很多被医院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坚持上学、工作、平时没有太明显的不一样,只是发作的时候才有点吓人。
说起精神分裂症的病因,首先一点是他们个性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发作的时候大喊大叫,打人,但是他们胆子小,可以说非常小。他们都受过刺激惊吓,多数是很强烈的刺激惊吓,受到惊吓以后形成条件反射。所以我们能理解他们是到了某个情境中,看到某些人,听说某些事才发作的,没有这些前提,一般不发作。再有他们大脑里有一些不合理认知,比如被害妄想的人,总觉得有人害他,小时候父母觉得孩子不够聪明,担心到社会被人欺负,总嘱咐孩子,要长心眼,人太坏,不长心眼会有人欺负你,总说,等到了有人欺负的时候想起父母的话,形成条件反射。
这基本就是病因,病因了解了,就能康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精神病比从前多了,而且是女性偏多,还都是比较漂亮的女性。我们在城市垃圾场附近,不经意都能发现有漂亮的年轻的女性检垃圾,她们检到饮料瓶子只要看到有水就往嘴里放,我也和她们聊过,自己也承认犯病,不正常,我问你出来家人不找吗?她说不找。我们遇到问题要问一个为什么?精神病怎么就比以前多了?为什么多?这些与改革开放有关系。我们知道自从改革开放后市场相应比较放松,美女站街的比较多,因为这样挣钱比较省力,也挣得多。那和精神病发作原因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她们接触的人多啊,而且是亲密接触。就是因为这样,感染各种病毒的机会也多,比如霉毒,霉毒一旦进入大脑,就会产生各种精神症状。有的抑郁,有的不安狂躁,我们村就有人,出门在外做小姐的,现在家里她妈整天看着她,找对象人家又给送回来,享受政府扶贫补贴,那情绪真是一言难尽。事实证明能引起精神疾病疾病的微生物真是不少,狂犬病毒也可以引起精神疾病。精神病还有遗传基因,在一次证明精神病是微生物誘发的主要原因。那么微生物是怎么誘发精神病的呢?这主要是微生物在人体会分泌种种让人兴奋或抑郁的物质,人体吸收了,就会产生精神疾病。
1、不明的致病原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十分复杂的,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论证清楚,未有统一的结论。
因为病因未明,目前临床上只能多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而无法采取对因治疗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根”。但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可以通过服药治疗控制良好,从而回归社会,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的。
所以患者与家属不用太焦虑,即使病因未明,精神分裂症仍然是可以治疗的,并且治疗效果不错的。
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声称可以他了解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可以一次性根治疾病永不复发,那就需要警惕是否是骗子了。
2、遗传因素
虽然科学家们尚未彻底弄清楚精神分裂症的具体原因,但一些可以影响病发的因素,却已经得到了证实。目前较为一致的说法是:精神分裂症发病具体原因不明,主要是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的。
研究显示,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较为主要的发病因素,亲属中有人患精神分裂的人群,比普通人患病的概率要高。
遗传因素包括父母双方携带的一些可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基因,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的影响如二手烟、一些致癌物质等,父亲年龄过大,等等。
但是这并不是说,父母有精神分裂症,孩子就一定会患病,或者父母都很健康,孩子就一定不会患病,只是前者概率高一些而后者概率低一些而已。
3、环境因素
又称心理社会因素,不少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在未成年前的成长时期,一些负面事件可能会对一个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并成为潜在的病发诱因。或者比较重大的刺激性事件,也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病人“摊上事”了。
然而,这也并不是在说,由于直接事件引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弱于他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是十分复杂的,指责对于患者而言本身就是很大的一种精神负担,不利于其的恢复。
免疫细胞是精神分裂症最大嫌疑人
长期以来,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红血球、白血球、免疫细胞超然于精神疾病的大脑病理学之外。而最近,来自澳洲神经科学研究院的团队,在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组织中发现了极大量的巨噬细胞。
研究人员对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患者和对照者的前额皮质进行qPCR检测,主要测量了与血脑屏障功能,小胶质细胞和三种免疫细胞标志物相关的八种mRNA。在78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患者和73名健康对照的血浆中测量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
结果发现:
sICAM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显著升高。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中,一种外排转运蛋白ABCG2较低,而编码VE-钙粘蛋白和ICAM1的mRNA较高。
与“低炎症”精神分裂症和“低炎症”对照组相比,“高炎症”精神分裂症组具有较低的ABCG2和较高的ICAM1,VE-钙粘蛋白,occludin蛋白和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mRNA。
与“低炎症”精神分裂症和对照相比,“高炎症”精神分裂症中的免疫细胞mRNA升高。
在40%以上的“高炎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中,CD163+血管周围巨噬细胞被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为脑实质。
精神分裂症属于重度精神障碍的一种,发作期自知力完全丧失,通常伴有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但智力多完好。
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特点。
时至今日,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生理起因都是未知的,许多研究涉及到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化水平,即大脑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异常升高。但无法说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究竟是先有了精神分裂症,才导致了多巴胺的水平异常;还是先有了多巴胺的异常升高,才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这个至今没有定论。
题目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精神分裂症的成因,那么我们接下去专门就此展开讨论。
1、“阴晴不定”的家庭教养环境
儿童成长需要安全的环境,除了安全的物理环境外,还需要安全的心理环境。成年人特别是父母亲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心理环境最关键的内容,情绪稳定是第一位的。父母亲情绪不稳定,开心时则抱着孩子玩亲亲,发怒时随意打骂孩子甚至情感虐待,践踏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的工作生活中的琐事引发。
对孩子来说这就像阴晴不定的天空,时而阳光灿烂,时而风刀霜剑。儿童的心灵原本就是脆弱的,生命的底色纯洁无瑕,却因此抹上了触目惊心的色彩。
当然,并非所有有此早年经历的人都会罹患精神分裂症,但几乎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有此类早期家教环境。
2、集体潜意识
按照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观点,集体潜意识是人类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集体经验在心灵底层的精神沉积物,为人类所普遍拥有。集体潜意识同样在一个家族系统中存在,它包含了原型、阴影等内容,在个体一生中从未被意识到,并随着家族的遗传素质代代相传。集体潜意识虽处于潜意识的最低层,但无时不在寻求表现,若其内容未被意识同化,则会通过宗教、神话、艺术、梦幻和象征等表现出来。
家族系统中曾有成员罹患精神分裂症,那么在后代的某个成员身体上会再次表现出来,呈现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体质,并在青春发育期开始后某一个阶段发病。
3、重大生活刺激
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人群,在某一重大生活刺激下,兴奋和抑制两个神经活动过程出现巨大冲突,导致神经活动的骤然过度兴奋或抑制,神经活动处于失控状态导致病发。
以上从心理学角度对精神分裂症的起因作了分析,欢迎批评指正。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研究虽然还没有什么突破,但现有的研究结果仍给我们指明了分裂症病因的大致方向。
遗传学方向
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一定要首先说的就是医学学方向,因为在漫长的精神医学历史上,人们可以清晰的发现精神分裂症这项严重的精神疾病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随着近些年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医学影像学和遗传学的长足进步,已经确切的发现了200多种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所以这也是目前被认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中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如果没有潜在的易感基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精神压力,或者刺激,也不可能因此发病的。
其实这一点在民间也已经得到了社会中的广泛认可,人们起码不会再质疑精神分裂症是会遗传的了。实际上,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非不能正常生活,缓解期坚持服药是可以尽量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几率的,但他们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结婚可不可以要孩子。这是一个包括了很多方面内容的社会性问题,作为医生,虽然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也并不是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后代都一定发病,实际上只是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几倍到十几倍,而普通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大概有0.5%~1%,也就是精神分裂症后代的发病几率也不会超过十分之一。这样就不让人家生育后代吗?做不到吧?!
对于想要生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我能做的就是将遗传的可能性告知患者和家属,提醒他们要做好孕育下一代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生物学方向
关于生物学因素对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几个主要的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关于相关的神经递质的假说,也是抗精神病药物发明的主要理论依据,很多人说精神医学只是提出了几个发病的相关假说,但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变化的神经递质水平已经可以通过脑ET等辅助诊断工具被检测出来,而且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陆续问世的抗精神病药物恰恰是作用于不同的神经受体,通过改变目标神经递质的浓度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精神病性症状。药物是否有效,的确有效,而且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真正终结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药可治的晦暗历史。
现在的患者还有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医治,但在药物问世之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如何治疗的?最初只能被关在疯人院里,后来出现了脑部手术,原始的有抽搐电休克,但显然各种治疗对于患者心理上和身体上的伤害都被证实过于严重。现在,我们通过生物学研究,证实了患者确实存在神经递质减少,以此发明了治疗药物,已经很好了。
社会心理因素
很多人对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理解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都是早年间受到了某种严重的精神刺激,才会导致逐渐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是这样吗?可以肯定的说单独的社会心理因素并不会导致精神分裂症。所谓遭受重大刺激确实有,但很大可能是不会因此发病的,所以如果发病,很可能原本就存在潜在的遗传易感基因。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找到这样的例子,处于同一环境中,或者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遭受同样可怕经历的两个人,一般即使发病也不大可能同时出现精神障碍。就拿我们自己来讲,在同样的大环境下,每一个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都明显不同。
总结一下
可能你也发现,这三种主要的发病机制中,每一种都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但如果真的谈到发病,往往不能单一因素起效,同样还是要看是否存在其它因素。所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是认为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然,如果说谁的影响更大,目前的共识还是遗传因素影响的更大一些,但就像我说的,也只是加大的发病的可能性,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