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过生日吃个鸡蛋,你经历过吗?
五六十年代确实困难,那是事实。
但那不是毛主席和共产党造成的!积弱贫困的中国是由旧中国过渡来的,是由遍地战火,军阀土匪横行,民不聊生,国库空虚,天灾人祸的旧中国上成立的。国家的财富黄金白银都被将介石拿到了台湾,各方面的人才也被将带去台湾,一些有识之士不愿去遭到了绑架和杀害。那时国家哪有大型工厂?仅有的一些厂矿也遭到了将匪的破坏,炸电厂,炸水厂,炸铁路,炸桥梁,他们做绝了坏事。将介石就是要给共产党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破烂中国,让毛主席收不了场。
那时老百姓有几个识字有文化的?那时国家有几条公路?铁路?
国家需要百废待兴!那些口口声声为一己之私抵毁五六十年代的人你为国家为人民做了什么?凭什么大言不惭地指责别人?难道不干天上会掉馅饼吗?那时人民苦政府也苦,国家也是干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问题,毛主席周总理及那些革命家也和人民一样同甘苦。
如果不顾客观事实,恶意攻去那个年代就是别有用心了。
至于那年代过生日是什么样?我要说大人都不过生日,小孩过什么?即使过也是吃顿干饭(即米饭,大米或小米秫米的)菜是白菜加些粉条。我小时是妈妈给煮个鸡蛋完事。
社会是在发展中进步着,人也是由小孩长成老人。社会进步的意义就是国力增强,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方面的不断提高,不会一成不变。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让人民摆脱贫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在不断提高,物资丰富了,这是好事。但不能因为这些就割裂前三十年党和毛主席及人民群众的努力,更不应恶意攻击抵毁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改开至今有成绩也有失误,有让人欣慰的地方,也有无法挽回失误的地方、这是铁的事实。我党历来有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的工作作风,相信国家在习主席的带领下,能继续努力,反腐倡廉,树立党风,官清民正,共同努力,把中国建设的更好更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鼓吹当年大锅饭时代,其实都是吃饱了闲得无聊找罪受。
五六十年代物资是非常匮乏的,这里说几个关于鸡蛋的小故事。
第一,外交官女士的回忆。
这个女外交官,常驻在欧洲华约国家,后来因怀孕生产被调回国内保胎!
此人父母都是干部,是糖豆干部,也就是额外会得到补助的中层干部。
他们的生活,已经比普通老百姓强的不知道多少倍了。
而女外交官自己也是干部,有国家的供应,还很不错。
即便如此,她在三年也挨饿了:我对怀孕的记忆只有饥饿感,胃口出奇的好,空前的“馋”。我平时从不吃肥肉、不吃羊肉、怕油腻,甚至饭量很少,此时却一扫而光,见到什么吃什么。
当时我丈夫也长期在外工作,我工作期间长期住在集体宿舍,不过是和丈夫两人一间,没有回父母家居住。由于工作繁忙,只能吃食堂,油水严重不足。
我们机关食堂的本来很不错,此时却限定每人买半个菜。肉菜很快绝技,只剩下清汤寡水的蔬菜。早餐偶尔还有鸡蛋卖,每人限一个,去的稍微迟一点就没了。没多久,这一个鸡蛋也绝迹了。
自己开伙的同事,办法就多一些。一个男同事的妻子曾经长期在家务农,后全家住在机关大院后面的平房里。这里有地,妻子就开始养鸡,这样也能收到一些鸡蛋。
一次,我和这位同事去开会,晚上回来迟了,食堂已经关门。同事邀请我去他家,他的妻子给我们端出来热气腾腾的二米粥和烙饼摊鸡蛋。我简直觉得美味无比,吃罢周身暖和。此一饭终身难忘。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同事竟然用鸡蛋招待我,简直是太慷慨了。
没多久,个人养鸡也不行了,鸡蛋彻底没了。
第二个故事。
这是当地副县长家庭,按说即便已经很高了。
那个时期,全家粮食也是勉强够吃。由于副县长级别高,每月可以买到一些鸡蛋,但数量不多。
放在今天,这些鸡蛋显然应该留给孩子们吃。
而当时,副县长的妻子隔几天就会整一碗鸡蛋,留给副县长单独食用。
她对孩子说“家里就靠爸爸一个人上班工作,他要养好身体”。
孩子们虽馋,却也没有反对,而副县长也没有将鸡蛋分给孩子们吃。
大家想想,连这个级别的干部在那3年都把吃鸡蛋,当做一种特殊的享受,其他人可想而知。
学历史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避免再重复做历史上的一些荒唐事。
我是63年生人,在那些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吃个鸡蛋也是奢侈的享受。因为那时养鸡会受限制,鸡容易糟蹋庄稼,也会被当作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对象。我们家只能养几只鸡生蛋换盐巴和煤油钱。从我记事起 ,每个生日,母亲会偷偷给我一个煮鸡蛋表示庆生。而我会把鸡蛋切成小块,自己吃一大块,弟弟妹妹吃一小块。有一年生日,弟弟妹妹惹我生了气,我一个人偷偷躲到房屋背后把一个鸡蛋独享。
没经历过。因为小时候没过过生日。
那时候穷,兄弟又多。父母为了一家人的吃喝东奔西跑,哪有闲心给小孩过生日。家里倒散养几只母鸡,下的蛋都换油盐了。记得有一次风传要流行瘟疫,要将鸡蛋缠上线埋在柴禾灰里烧,蛋熟了线不断,将线系在小孩手腕上能避邪。我兄弟四人,我老大,十一二岁。妈说你大了,不吃了吧。记得当时我还挺馋的。也不是没吃过,有时生病不愿吃饭,妈给煎个鸡蛋,印象挺深的。
没经历过,那年代物质特别匱泛,根本没有过生日的概念,只有结婚有孩子成为人父母,才有在生日煮一个鸡蛋,加点红糖,末结婚生子的是没有过生日的。
过生日能吃个鸡蛋!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幸福死了。我们那时候除了盼过年,就是盼着过生日,还就是过生日能吃个鸡蛋,都舍不得吃,拿到学校,炫耀够了,才用手指甲一点一点,慢慢掐着吃,还生怕那一口,掐多了吃得太快了。真真的感觉,那个鸡蛋,是全世界最最香甜的人间美味!
居然有人记得这个问题,想起来,真的是过去的岁月难以忘怀,前阵子,我先生过生日,孩子们商量说看看是去饭店吃饭,还是在家里,我说,当然是在家里过了。我先给先生打了电话,我说,你个老家伙,今天你过生日的,记得吗?他就是经常忘了自己的生日。“真的啊,我还是真的又忘了。”
“想吃点什么?”我电话里问他,“随便吧,怎样都行。”他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故意逗他:“既然怎样都行,那,你看,咱们小时候过生日就吃个鸡蛋,都能激动好多天,现在条件好了,我给你煮俩鸡蛋吧!”孩子们被我的幽默笑翻了,电话那头,也传来先生的大笑。
映像深刻,在物质缺乏的年代,你能独享一个鸡蛋,也是告诉你又长了一岁,同时不要忘记也是母亲的难日,那个年代对生日大多数家庭都无法顾及,除家庭年长老人逢十有亲友以外,闲生都没操办,小孩生日那天,还可享受特殊的待遇,(少做家务事)出门玩。我们的童年时光,是在贫穷,劳动中成长的。
我是50年生,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小时候没有过过生日,八岁以前我是记不清楚了。只记的58年吃大食堂,一天夜里突然有人进家把我从梦中惊醒。只见很多人把家里父母多年省吃俭用积蓄的粮食全部无偿拿走了,第二天开始吃大食堂了。全民炼钢把家里的锅也砸了,练成铁渣了。那时候家里没有一粒粮食,大食堂是不给过生日的。后来大食堂解散了,三年饥饿开始了,吃糠咽菜,玉米轴,玉米杆面,草根树皮充饥,那里还顾得上过生日,后来62年刘少奇开始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新政策,经济好转了,但仍然还是口粮定量,过生日最多也就是吃一顿白面面条而亦。真正过生日是改革开放后,生活富裕了,才想起过生日了,开始是在家里过,现在是在饭店过生日。孙子从生下就每年过生日,现在还要请很多同学饭店一块过,真是新旧时代两重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