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最近在调研新疆的农副特产,跟很多种植户以及合作社沟通以后发现很多新疆特别优质的农副特产很难走出新疆,很难出现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但是内地市场上的新疆农副特产尤其是干鲜水果之类很多都是打着新疆的旗号卖得很贵,原产地与终端市场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打通这一环节。不仅让内地的消费者真正消费到正宗的新疆特产,而且能够真正带动新疆本土农户经济收入?
我们家是新疆阿克苏红旗坡的,主要种植冰糖心苹果。关于新疆农副特产走不出新疆,我有一下几点见解,以下为个人看法。图片为实物拍摄,自己家苹果的图片。
1.品牌
对于阿克苏红旗坡的冰糖心来讲,品牌可以说已经打出去了,市场也打开了,宣传做的差不多到位了,但真正的大老板着实没见着几个。最近读到一本书上讲的说卖产品真正是卖概念卖文化,也许未来在这一点上要改进,做一个有思想的苹果。缺乏正确的营销策略。
2.价格
就我们家今年苹果价格来讲,真的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80到90的好果子,一斤才卖2块。就这在我们那还算价格可以的而这些小老板在验货时也是百般克扣。每年几乎见不到啥从内地来的大老板,钱都让小商贩挣走了,然后再转手批发,真正到了市面上之后非常昂贵,我一湖南同学说他们那一斤14块,于是人们在选择上就会有所考虑,毕竟不是必需品,很多人也许会选择价格低一点的。
3.交通
由于距离交通远,邮费非常贵,爸妈曾经让我在网上卖,今年给别人用韵达邮寄,一斤3块五。而淘宝各种网上假货也横行,让真货反倒卖不出去,对于小农经营的农户来说,运上几吨货去内地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且苹果在霜期糖分积累完后,必须尽快采摘,害怕遭遇突然的雨雪灾害,记得我上初中时就发生过一次,如果遭遇,苹果也就没人要,只能喂羊了,非常可惜。
4.商品观念
除了苹果以外,比如无花果等。有些少数民族种植户商品意识淡薄,他们认为自己够吃就行了,在早些时候没有商品这个概念。而且少数民族历史上长期以游牧为主,在现代农业领悟,对果树种植技术方面不是很了解,不过现在慢慢在转变。
5.标签
说到新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马上就上来了,什么落后,暴乱呀什么的,但我想说真正的新疆不是这样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使得很多想来新疆投资发展的人,就只是想象罢了。
6.政策
国家政府的政策对于农户是非常好的,各种扶贫啊。但底下的人真正执行起来却变了味,这里很多细节不便与说。
我们是同社会发生关系的群体,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新疆的农副产品之所以出不去新疆也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我也希望今后可以把自己家的苹果卖出去(不是贱卖),甚至把我们新疆的东西卖到各地。
码字好辛苦,各位看官点个赞再走吧,欢迎吐槽,点赞!
因为新疆离内地太远了,我国经济最发达、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当属长三角、珠三角,乌鲁木齐距离上海约四千公里,驾车需要四五天,搭乘火车需要40个小时,坐飞机直飞也要5个多小时,与上海直飞新加坡的时间差不多,而乌鲁木齐到广州深圳就更远了。高昂的物流成本导致很多人没有口福享受新疆特产。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新疆农副特产主要是红枣、葡萄干、核桃、巴旦木等干货坚果,保存容易、运输方便,所以才能全国畅销。鲜果主要有哈密瓜、库尔勒香梨和苹果,也是比较抗压的品种,而新疆产的无花果、桑葚、小白杏、西瓜等在内地则比较少,尤其是无花果和桑葚,特别容易坏,一般也是做成干货卖到内地。
新疆还有一大特产是冷水鱼,比如乔尔泰(狗鱼)、高白鲑、五道黑、哲罗鲑、伊犁河裸腹鲟等,活鲜运输成本更高,想吃也只能去新疆了。
零零牛:“田管家”特聘农技专家
首先,距离导致的运输和储存成本的增加,新疆地理位置确实偏远,物流欠发达,比如库尔勒的香梨运到北京,需要从库尔勒运到乌鲁木齐,然后再从乌鲁木齐中专运到北京,即便走航空也要5天左右的时间,不仅仅是时间成本,运输成本也大大提高。我们这里还没有考虑损耗的部分,加上又是一笔成本。种种原因,导致了新疆的农产品运到内地的价格整体偏高,而农户其实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受益。
第二,新疆所有的农产品,虽然名气较高,但市场辨识度不高。大家都知道新疆的农产品好,但是卖到内地的农产品鱼龙混杂,没有标准的识别度。
第三,整个种植与销售的系统比较落后,没有统一的产业链整合,市场化程度很弱。比如觉得种枣赚钱,就整体都种枣去了,也无法预判下市场,调研下市场是否可以去化这么大量的产品。经过几年时间,枣园培育好了,枣子的市场又不好了,农民不可能把枣树砍掉,转种别的农场品,他们的抗风险能力是很弱的。这样就导致本地同质化成品恶性竞争,同时也导致了新疆农场品的单一结构,不够丰富,市场竞争力较低。
第四,新疆整体经济建设落后,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本、人才和技术流入,导致相关产业链整体水平落后。
第五,过分追求增产,对农场品精细化种植不够,导致近几年有些农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整体新疆农场品的口碑。
不是卖不出去,是卖出去也不敢相信!我就是新疆人,在内地工作,很多写着新疆苹果,新疆哈密瓜,新疆这个,新疆那个的,其实和新疆一点不沾边。就我这样的业务选手,都看得出差别。
我每次回新疆,只要一发朋友圈,无数的人需要代购。为什么?当地没人卖吗?也不是,还是大家的信任问题。
劣币驱逐良币,好的东西慢慢被挤兑。
从新疆来说,红枣,核桃,苹果这老三样已经小有名气。但是,很多内地商人,看中这个商机,在新疆大举圈地,改良品种。现在的枣树也就不到2米,上面几乎看不见叶子,密密麻麻全是枣。你们说,这还能好吃吗?
一味的追求产量,忽略了对质量的要求。有时候,农副产品的生产也需要一些工匠精神!
不得不提日本,弹丸之地,气候也没有独特的优势,地形土壤更是平淡无奇,到日本很多的农副产品确实全球知名。
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遗憾,小时候的葡萄没了,杏子没了,桑葚没了,西瓜没了,苹果,红枣,核桃,哈密瓜也慢慢差了,无花果,水蜜桃几乎见不到了。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能回去精耕细作,找到童年的味道!
几干公里以外货物运输贸易非常不便。毫无竞争力。新疆南北一干六百公里,东西也是一干六百公里,而且必须要走河西走廊才能进入内地,黄土高原必过翻越大山,沿途均是欠发达地区。出产产品同质严重。陆路运费又太贵。竞争优势不明显。
4年前去新疆,实了2公斤大枣(鸡蛋大小)花60元,枣子干得有些硬,但吃起来却粘粘糯糯的。待吃完后又在网上买了1公斤,(经销商是河南),岂料枣规格大小是蛮大,但一揑就瘪,可见水分特多,同理,赚的钱特多,更令人担忧的这水份是否加了污水!我于是上网找发货地在新疆的电商,终于买到了原质原价大枣。 今年糟糕了,打开所有网,居然找不到一家从源头发货的电商,全是打着新疆名义,有的发货地居然在上海南京!而原枣的质量则全无了。 从此中看,新疆人吃了质朴亏,但愿新疆果农能大批建电商从源头发货,让国人吃到货真价实的新疆果实。
今年去了趟新疆,转了10几天,才发现平时买的新疆哈密瓜估计产地不是新疆的,本地的皮特别薄,横切后中心的瓤只有很小的面积,贴着皮的果肉都甜滋滋的,不会寡淡无味,如果不是果皮粗糙了点,简直连皮都能吃掉的节奏。葡萄干也是,颗粒大,以前见过的都是很小的。直接找在那里开店的商家买干、坚果快递也划算,我们平时买1斤的价格差不多是他们那1公斤的了,如,巴旦木,网购36元一斤,新疆的卖40元/公斤,灰枣,网购20多,30的都有,新疆的卖30元/公斤,再加上4元/公斤的快递费也划算,5-7天到。农户手上的价格就更实惠了,库尔勒梨,3元/公斤的果子比平时商超里5、6元/斤的都好,果型大,更甜、更脆。只是新鲜水果就不好这样买,不能快递,路途遥远,难以保证收到完整的瓜果,商家也拒绝这样交易。
路途太远货运出疆难,一公斤香梨3元,运费要6-7元。大家想想到口里能不贵吗?新疆的产品领先每个省,就是运费贵,速度慢,才让内地兄弟姐妹吃不上物美价廉甘甜产品。
打不开终端市场的原因有三个个:
一:新疆的农副土特产品的质量在下降。
以红枣为例,现在新疆的红枣还有多少是新疆人种出来的。多半的红枣地都承包给了内地人,多数是河南人,这些承包人在种植中大量使用化肥,激素,膨大剂。产量上去了,个子长大了,(干枣比鸡蛋都大)味道没有了。
这些掠夺性的种植技术还延伸到哈密瓜,库尔勒香梨,苹果,西瓜,葡萄等其他新疆土特产的生产环节。造成了新疆特产的产量上升,品质下降,越来越不受人待见。
二:运输成本太高。
新疆地处西北边陲,距离人口密集区遥远,运输成本较高,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替代产品和假冒产品太多。
哈密瓜,在云南,山东(大棚生产)一年四季都能生产,产量高,运距短,但是根本没有哈密瓜的味道,但是依然以哈密瓜的名义占领大多数国内市场。
甘肃,在应季产品的生产上截了新疆的胡,哈密瓜,蜜瓜,香梨,苹果,大多打着新疆产品的名义占领市场,又在运距上比新疆大多数同类产品遍地近了三四千公里。光是成本就比新疆低了很多。
更重要的是这种假冒产品给新疆同类产品的名誉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看看吧!新疆的土特产的处境是围追堵截,那有出路可言。
这个问题我是有发言权的,作为一枚兵团二代,我离开新疆已经20多年,但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有多元化的视角来观察、思考和分析。
1、 古语云:好酒也怕巷子深,新疆的农副特产品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新疆这片土壤缺少开放的人文思想,导致商业底蕴不足,品牌农业的运营能力低下。
2、 因为特殊的地缘因素,过去是没有过多的考虑走出去,现在是不知道如何更好的走出去。要改变这一现状,新疆要克服保守思想和内陆意识,主动自我行销,让内地人甚至海外了解大美新疆,了解新疆优质的农副特产品。记得初来北京时,经常有人问你是骑马上学吗?你住帐篷吗?他们不了解新疆,更不知道新疆有什么。
3、 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时代,近年来受益于电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消费新疆的农副特产品,但基本来自市场的自发力量,如何让新疆的名优农副特产品走向内地、海外,缺少顶层设计。
4、 玩品牌农产品的人鲜少有不知道“褚橙柳桃潘苹果”的,新疆进入新世纪后出了一批具有庞大粉丝群的名人,他(她)们对于内地人了解新疆起到了重要作用,我想,如果这些人愿意为家乡的名优农副特产品代言,粉丝效应将推动这些优质的农副特产品升级并走出新疆。
总之,新思想,新理念,新打法,有了这些加持,新疆的优质农副特产品不但会走向内地,还会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的影响力。至于前面有些同学反复强调的距离遥远在地球村的今天,根本不是事。